当前位置:首 页 > 新闻文章发布中心  

普洱茶文化:茶联,茶德

作者:云品摘录 加入时间:2008-7-7 10:04:16

茶 德

中国茶文化集哲学、伦理、历史、文学、艺术为一体,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。已故中国当代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将茶德归为四项。
廉----廉俭育德。茶可以益智明思,促使人们修身养性,冷静从事。所以,茶历来是清廉、勤政、俭约、奋进的象征。
美----美真康乐。饮茶给人们带来的味美、汤美、形美、具美、情美、境美,是物质与精神的极大享受。
和----和诚相处。同饮香茗,共话友谊,能使人类在和煦的阳光下共享亲情。
敬----敬爱为人。客来敬茶的清风美俗,造就了炎黄子孙尊老爱幼,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。

 

     茶 联

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,对联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,因其对仗工整,琅琅上口而深受人们的喜爱。所谓茶联,即指与茶有关的对联,可以认为是我国对联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。它对偶工整,联意协调,是诗词形式的演变、精化。
经典茶联:
    菜在街头摊卖,茶在壶中吐香。
    香飘屋内外,味醇一杯中。
    客至心常热,人走茶不凉。
    美酒千杯难知己,清茶一盏也能醉人。

在我国,凡是有“以茶联谊“的场所,诸如茶馆、茶楼、茶亭、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,茶道、茶礼、茶艺表演的厅堂内,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、对联和匾额,这既美化了环境,增强文化气息,又促进了品茗情趣。
  茶联常悬于茶店,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。相传,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,有家茶馆兼酒铺子,老板没有文化,铺子简陋,生意自然萧条。后让贤给儿子经营。青年人脑子灵光,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,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。联文是:

“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,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。”

这幅奇特的对联,生动贴切,雅俗共赏,引得人们交口相传,慕名前去观看,领略其中的甘苦,“偷闲”、“作乐”一番,于是乎,这家铺子起死回生,春风再度,生意兴隆。
  相传,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,来到一座庙中小憩,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,相貌平常,对他非常冷谈,顺便说了声“坐”!又对道童说“茶”,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,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,来历不凡,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,客气的说道:“请坐”,并对道童说:“敬茶”。二人经过深入交谈,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,顿时肃然起敬,连忙作揖说道:“请上座”,把东坡让进客厅,并吩咐道童:“敬香茶”。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,欲告别老道离去。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。东坡淡然一笑,挥笔写道:坐请坐请上坐;茶敬茶敬香茶。老道看罢,顿感面红耳赤,羞愧不已。
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:
  茶亦醉人何必酒;书能香我无须花。

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
  最宜茶梦同圆,海上壶天容小隐;休得酒家借问,座中春色亦常留。
清代乾隆年间,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:
  为人忙,为己忙,忙里偷闲,吃杯茶去;谋食苦,谋衣苦,苦中取乐,拿壶酒来。
  联语通俗易懂,辛酸中有谐趣。
  云南大理有个“旷怡村“酒家,主要是当地名流,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,谈诗论画,店主免费招待顾客。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,甚是有趣。联云:
  爱诗爱文爱画;赔烟赔酒赔茶。
  清末民初,广州有个大同茶楼,为了招徕顾客,曾出钜资征联,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“大”、“同”二字,并具有品茗之意。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,经店主评选,有一副佳作入选:
  好事不容易做,大包不容易卖,针鼻铁,薄利只凭微中削;
  携子饮茶者多,同父饮茶者少,檐前水,点滴何曾倒转流。
  联中巧妙的嵌入“大”、“同”二字,并写有品茗之意,兼谈经商的诀窍,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。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,悬挂于店门。据说此联挂出后,大同茶楼门庭若市,生意兴隆。
  传说一百多年前,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,是个水陆码头,交通要道。镇上有一家“兴盛居”茶馆,对面是一家“望月楼”酒楼。某年春节,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,贴于店门。联曰:香分花上露;水吸石中泉。此联写得很雅致,顾客争先围观,啧啧称赞。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:开坛千里醉;上桌十里香。
   相传,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,以“陶陶“两字征联,一人应征写了一联:
   陶潜善饮,易牙善烹,饮烹有度;陶侃惜分,夏禹惜寸,分寸无遗。
   将东晋名人陶潜,陶侃嵌入联中,“陶陶“二字嵌得自然得体。

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,更是立意新颖,构思精巧:
  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,非道子一笔画不出;胸中有几千年历史,凭卢仝七碗茶引来
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,更是匠心独具,顺念倒念都成联,为广大客人所喜爱。联云:
   客上天然居,居然天上客;人来交易所,所易交来人。
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,联云:

“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”,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,堪称一绝。
 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,唐代兴建,倚山而立,是粤东地区的名刹。寺仙有一泉井,名字叫“问潮井”。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。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,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,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,乘兴而作的。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少,却没有一人对上。
武夷宫石坊楹联
 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,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。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:
   红透夕阳,如趁余辉停马足;茶烹活水,须从前路汲龙泉。
(清)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:
   汲来江水烹新茗,买尽青山当画屏。
   
仅仅十四个字,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,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。成都望江楼有一联,为清代何绍基书写,取材于楼,镶嵌得体。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。联云:
   花笺茗碗香千载,云影波光活一楼。(清·何绍基)
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:
   扫来竹叶烹茶叶,劈碎松根煮菜根
   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,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,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。
   “水汲龙脑液,茶烹雀舌春”。
   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,一直流传至今。

“扬子江中水,蒙山顶上茶”,仅仅10个字,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。
 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,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,耐人寻味,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,它能充实你的生活,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。
  竹无俗韵,茗有奇香
 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,茶性清淡,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。同样诗人们也说“茶有君子性”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。正因如此,茶竹结缘。
  竹雨松风琴韵,茶烟梧月书声。
 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。作者是画家,也是诗人。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,潇潇竹雨,阵阵松风,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,读书赏月,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。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。
  秋夜凉风夏时雨,石上清泉竹里茶。
  秋夜凉风,夏时阵雨,其清爽,其舒逸,有何能比?松涛环绕,竹林婆娑,唯此境隔竹支灶,听风声水声,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。
  竹荫遮几琴易韵,茶烟透窗魂生香。
  园中置几案,扶瑶琴,隔窗有侍童烹茶,茶烟透窗,为墨增香。竹生水畔,荷香暗动,月上中天,影落荷池,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。
 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,细读品味,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,下列茶联就是如此:
   松涛烹雪醒诗梦,竹院浮烟荡俗尘。
   九曲夷山采雀舌,一溪活水煮龙团。
   春共山中采,香宜竹里煎。
   雀舌未经三月雨,龙芽新占一枝春。
   翠叶烟腾冰碗碧,绿芽光照玉瓯青。
   吸烟有害,花钱买病,饮茶有益,醒脑提神。
   泉从石出情宜冽,茶自峰生味更圆。
   诗写梅花月,茶煎谷雨春。
   一杯春露暂留客, 两腋清风几欲仙。
   小天地,大场事,让我一席;论英雄,谈古今,喝它几杯。
   龙井茶香飘宇高,虎跑水溢满寰瀛。
  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,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。
   客至心常热,人走茶不凉。
   清泉烹雀舌;活水煮龙团。
   玉盏霞生液;金瓯雪泛花。
   香分花上露;水吸石中泉。
   竹雨松风蕉叶影,茶烟琴韵读书声。
  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,种竹植茶是明妙心。
   一帘春影云拖地,半夜茶声月在天。
  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,松涛烹雪诗梦初灵。
   山好好,水好好,开门一笑无烦恼;来匆匆,去匆匆,饮茶几杯各西东。
   山静无音水自喻,茗因有泉味更香。
   青山似欲留人住,香茗何妨为客尝。
   红透夕阳,好趁余辉停马足,茶烹活水,须从前路汲龙泉。
   煮沸三江水,同饮五岳茶。
   虽无扬子江中水,却有蒙山顶上茶。
   天下几人闲,问杯茗待谁,消磨半日?洞中一佛大,有池荷招我,来证三生!
   斗酒恣欢,方向骚人正妙述;杯茶泛碧,庵前过客暂停车。
   鹿鸣饮宴,迎我佳;阁下请坐,喝杯清茶。
   随手烹茗化白鹤,绿地垂柳钓青钱。
   扫来竹叶烹茶叶,劈碎松根煮菜根。
   兰芽雀舌今之贵,凤饼龙团古所珍。
   一杯春露暂留客,两腋清风几欲仙。
    得与天下同其乐,不可一日无此君。
   泉从石出情宜冽,茶自峰生味更圆。
  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,鼎彝玉盏灿若烟霞。
   尘虑一时净,清风两腋生。
   凝成云雾顶,瓢出晨露香。
   春其山中采,香宜竹里煎。
   客到座中宜数碗,水是人间第一泉。
   只缘清香成清趣,全因浓酽有浓情。
   摆开八仙桌,招徕十六方。
   菜在街面摊卖,茶在壶中吐香。
   四海咸来不速客,一堂相聚知音人。
  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,读红楼举杯思品茶。
   处处通途,何去何从?求两餐,分清邪正;头头是道,谁宾谁主?吃一碗,各自西东。
   识得此中滋味,觅得无上清凉。
   忙什么,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;走哪里,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。

  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,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。
关于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:
  相传梁启超幼年时聪颖过人,才思敏捷,对句尤是拿手好戏,被当地人称为“神童”。一日,来了位客人,手捧香茗,细啜慢漱,有心考考梁启超,遂用手指沾着茶水,在桌子上写下:“饮茶龙上水”的上联,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,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,张口应出下联:“写字狗扒田”。四周围观人们哄堂大笑。客人十分尴尬,却又无可奈何,因为他的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。虽为戏言,但童心观物,倒也天趣自然。
  还有一副茶联,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。联文为:
 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,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。
  寥寥数语,平淡无奇,感伤时局,却见真情,隐刺官家,令人啼笑不得,荡荡民心,尽在言外。
  几十年前,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“奇园茶社”,门上贴着一副对联:
  奇乎?不奇,不奇亦奇!园耶?是园,是园非园!
  上下联第一字把“奇园”二字分别嵌入,别至有味,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,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。直到后来,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,人们才明白“不奇亦奇,是园非园”奥秘。
 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:
 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,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。
  联中措施辞含蓄,寓意深刻,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,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。
  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,就层出新意,寓以新的内容。比如:
  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,畅谈国事两腋生风。
   春满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饮,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神州。